Search

【#過去24小時 9.11 美國🇺🇸】
   
「直到現在我還是會想大發脾氣,責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過去24小時 9.11 美國🇺🇸】
   
「直到現在我還是會想大發脾氣,責怪爸爸為何來不及登上最後一班逃生電梯...」2001年9月11日,美國遭遇了本土境內最大的恐怖攻擊事件,共造成 2,977人死亡,6,000多人受傷。不僅是美國歷史上最慘痛的集體創傷,也開啟了接下來長達二十年的反恐時代。在當時的死難傷亡中,留下許多日後被外界稱為「911寶寶」(911 babies)的孩子們,指的是罹難者們剛出生或幼年的子女。
.
「童年的時候,媽媽一直讓我們以為爸爸到死前都待在空氣充足的92樓。直到我們成年,她才告訴我們真相:爸爸死前有整整一個半小時​都身處地獄,他被卡在92樓動彈不得,咳嗽得非常厲害。整層樓裡煙霧繚繞,牆壁凹陷,樓梯塌毀無法逃走,很多人開始窒息,有人甚至不惜跳樓也想逃命...聽到事實讓我感到很痛苦。」
.
而到了20周年的現在,不少媒體開始重新報導反思,當年這些「911寶寶」們,在事件當下經歷了什麼?後來的成長過程中又遭遇了什麼?這些出生後就被賦予「911孤兒」、「陰霾後的希望」、甚至被當成愛國主義的象徵,背負種種形象的孩子們,怎麼詮釋自己與至親的生與死?
.
#美國 #September11 #恐攻 #戰爭 #紐約 #NYC #GroundZero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《轉角國際》將「國際事件」解構成點、線、面,三種衡量向度:「點」,是傳統想像中的「國際新聞」,回應彼地所發生的種種即時大事;「線」則延伸於點,藉由新聞來解讀宏觀的世界局象;「面」,才是所謂的「國際觀」,除了掌握訊息脈動外,對於我們身處的世界,也能具備獨立思考、提出自我觀點的能力。 點、線、面,三者串連,《轉角國際》期望能拉起那條「線」—在新聞之後,拉起脈絡;在趨勢之前,集結觀點。 比起展示「國際觀的高度」,我們更希望《轉角》的轉動能「碾平」眼下國際報導的種種資訊門檻,與讀者們一同尋找那塊屬於自己的「國際視角」——至少至少,我們端出來的不會是冷門毒藥。 這裡是udn,我們是《轉角國際》。
作一扇看懂世界的窗。
View all posts